close
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解析 Apple 與 HTC 和解書:不算嚴苛,Apple 更在乎獨特使用者經驗
Dec 19th 2012, 08:00

還記得前一陣子引起轟動的 Apple、HTC 大和解戲碼?到底兩家公司之間的「和解暨專利授權協議書」有什麼內容,T客邦取得物報告網站的同意,轉載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上星期五,美國北加州地方法院上傳了蘋果與宏達電的和解暨專利授權協議書。三星希望靠這份文件,阻止蘋果贏得對三星產品的禁制令(injunction)。畢竟,陪審團已經判定三星需支付蘋果10億美金,如果三星再輸掉禁制令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這份和解書的快速導讀在我的上一篇。這一篇我將討論和解書中比較有趣的幾點。

▲和解協議書的封面。圖片來源:Scribd(以下同,除非另外註明)。

和解書的總體印象

我在又濕又冷的週末讀了這份又臭又有點長的協議書,得到兩個總體印象:

第一,文件雖然有143頁,但協議的架構並不複雜。協議書主文其實只有29頁,剩下的是簽名頁、附件(包括授權專利列表、撤銷訴訟列表、以及一些法律文件)等。可見雙方律師功力高深,能用簡短的文字處理這麼大規模的交互授權。

第二,我個人認為協議書(看得到的部份)對宏達電不算嚴苛

跟我閱讀過的許多專利授權書比較,這份協議書對宏達電沒有一面倒的不利。反而我覺得蘋果努力表現出「我們不愛訴訟」、「我們不是要趕盡殺絕」、「我們只是想捍衛蘋果獨特的使用者經驗」的形象。

當然,有可能權利金是天文數字,或某些被隱藏的條文對宏達電很過份,我們不得而知。但總的來說,我從協議書(公開的部份)感受到的是兩方爭執的重點不在權利金多寡、也不在蘋果或宏達電專利的有效性,而是如何確保宏達電不照抄蘋果的獨特使用者經驗(Distinctive Apple User Experience)。

和解書的整體架構

當兩家公司互告專利侵權,後來卻和解時,該怎麼擬出一份和解書呢?不外以下幾個部分:

  • 我同意授權我的這些專利給你
  • 你同意授權你的這些專利給我
  • 我們同時撤銷對對方的告訴
  • 有些專利是例外,不能授權
  • 因為你比較強大,所以我付授權金給你
  • 如果對這份協議有爭執時(例如我算的權利金跟你算的不同),該找誰解決?在哪裡解決?

蘋果與宏達電的這份協議書也不脫這個大綱。以下我特別點出這份協議書中比較少見的地方:

宏達電不能授權 Google 專利給蘋果

在授權範圍中,宏達電特別排除了 Google 「借」給宏達電的9個專利,因為宏達電承認這些專利的真正所有人其實還是 Google。這一點我在《GOOGLE 挺身為宏達電擋子彈 — 它是真心的,但來得及嗎?》一文討論過。

蘋果不願意授權設計專利與商品包裝

蘋果在這份協議書中特別排除任何設計專利(design patent)與商品包裝(trade dress)的授權,但對發明專利的授權限制不多。這反應了蘋果強調「使用者獨特經驗」的面向。

排除了設計專利有助於蘋果爭取對三星的禁制令,因為陪審團的侵權判決中包含了蘋果的設計專利。

權利金數字被隱藏,但顯然是宏達電單方面付錢

很可惜,權利金金額的部份完全被隱藏了。但從稽核(Audit)的條款中可以很清楚看出,只有宏達電必須單向支付蘋果授權金,因為並沒有針對蘋果的稽核條款。

同時我們從內文可以判斷權利金是以每一台計算(per-unit royalty),每季付錢。另外從計費基礎可以判斷權利金是以宏達電的實際銷售價計算(NSP,net selling price)。

我們在 Exhibit D 中還可以發現付費產品分成兩大類、五小類。不過很難判斷是怎麼分類的。從定義猜測,有可能授權金分成軟體跟硬體,也就是「HTC Androi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跟「HTC Android Mobile OS」。但這純屬猜測。

▲被隱藏的權利金項目。

爭執適用加州法,仲裁在巴黎

一般我們判斷合約雙方的談判力高低,可以看「適用法」以及「爭議解決地」條款。如果合約適用台灣法律,而且要上台灣法院,代表我比較強;如果適用你的國家法律,而且要去你們國家訴訟,代表你比較強。

這份協議書的適用法是加州法,仲裁地是巴黎,在科技業算是合理但稍微不方便的條件。可能因為加州是對科技法最熟稔的地區之一,而巴黎是台灣與美國之間中立(且風景宜人)的第三地吧。

神祕的 Article 11

協議書中有個神祕的第11章。它不長,但整段被隱藏起來,而且前後都沒有文字指涉到這一章,似乎是一個精心隱藏的段落。

▲神祕的 Article 11。

宏達電「山寨」產品是協議重點

協議書中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處理宏達電「山寨產品」(Cloned Product)的問題。簡言之,即便得到蘋果的專利授權,宏達電仍不可以製造「山寨產品」。這是一個少見的授權限制,有點類似 BMW 對 Honda 說:『你可以用我所有的專利,但即便在專利範圍內,組合起來不能長得像一台 BMW。』

但山寨產品的定義非常嚴,換句話說宏達電還蠻難踩到地雷的。山寨產品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 宏達電產品中的重要特殊視覺形象(visual appearance)文意侵權(literally infringed)了蘋果的專利
  • 同時,蘋果的產品也有這樣的視覺形象
  • 這個形象中非功能性(non-functional)的部份與蘋果自己的非常相似,到了抄襲(copy)的地步
  • 同時,這個蘋果獨特使用者經驗是蘋果第一個開發的
  • 同時,這個問題是來自宏達電,而不是來自 Google (陽春版 Android)、電信商、或某個無限通訊標準
  • 而且,功能性(functional)的部份其實可以用其他手段達成。

上面這一段法律文字一般人比較難理解,我沿用 BMW 的比喻來解釋。假設 BMW 授權給 Honda 一個「按下駕駛盤正中間的藍白盾,彈射出副駕駛人」的專利。各位會發現這個專利包括功能性與非功能性的部份:功能性就是「彈射出副駕駛人」這個結果,而非功能性是「按下駕駛盤正中間的藍白盾」這個啟動動作,因為其實這個動作比較是為了戲劇化(theatric)。

因此,只要宏達電採用其他方式,例如「按中控台按鍵」、「同時踩油門跟煞車」或是「大喊:『我要爆了!』」等方式來啟動「彈射副駕駛人」,就不算「山寨產品」。

由此可知,蘋果這部份的限制還是著眼於保護其「非功能性」的「獨特使用者經驗」。

後續

在三星的10億美金判決出現當時,我曾提出那是蘋果在這一系列專利訴訟中的「高點」,接下來向下走的可能性大於向上。因為不論在地方法院、美國專利局(USPTO)以及上訴法院(Federal Circuit),蘋果專利的有效性跟賠償金的計算將面臨更嚴苛的考驗。所以我認為蘋果應該見好就收,在聲勢的頂點開始跟 Android 陣營以最有利的條件和解。

沒想到,上個月蘋果與宏達電出眾人意料的和解了。如今看來雖然蘋果與三星仍在糾纏中,但似乎作業系統的專利之戰開始有塵埃逐漸落地的趨勢。Google 董事長 Eric Schmidt 最近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的發言,說明了成人之間的戰爭是不會無止盡的:

▲Eric Schmidt。圖片來源:jdlasica

華爾街日報:

『過去一年蘋果與 Google 的關係怎麼了?』

 

Schmidt:

『. . . . 媒體喜歡把我們描寫成青少年的競爭,也就是「我有把槍,你有把槍,誰先開槍?」類型。但成年人談生意的方式比較像經營國家。他們有爭執,但彼此之間還是能有很大的雙向貿易。他們不會互相發射炸彈。

我想 Tim (蘋果 CEO)與 Larry (Google CEO)– Steve (Jobs)與我的繼任人 — 了解這種國家模式。當他們的團隊碰面時,他們只是有一長條清單要討論 . . . . 』

 

最近 Google 與蘋果聯合起來競標 Kodak 的專利,顯現兩者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關於作者: 周欽華

有物報告主編。M.S.、J.D.、美國律師。曾任職美國專利申請、專利訴訟事務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台灣科技公司。PTT桌遊版創版板主。

關於有物報告網站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互通有無。我們針對中文世界的科技業人士,致力於打造一個鼓勵更多言之有物的內容的平台。我們已經寫過許多科技業人士有興趣的議題,並且持續的擴大作者陣容。其中一些題目包括:科技、設計、領袖、國際化、創業、法律、談判、職場生活、公司管理、人才。

其中許多讀者喜歡的文章,我們特別放在有物精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a31000 的頭像
    anna31000

    69 黃金俱樂部 麻將 百家樂 21點

    anna3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